从金色的稻浪里到郁郁葱葱的禾苗,眼下,石碑坪镇大仙村一年一度“双抢”迎来胜利,处处洋溢着农耕的喜悦。
近期,石碑坪镇大仙村积极开展“党群助农”主题活动,积极发挥本村富硒米特色产业示范作用和稻谷烘干中心阵地作用,通过统一发放谷种、统一育秧、统一调度、统一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户在“双抢”期间做好减损失、减成本的工作,推动“双抢”提速增效。
“2025年上半年,大仙村富硒米种植65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播种。今年我村农户早稻(湿谷)亩产最高的达到1500斤,比去年增产300多斤。”大仙村第一书记谢振源介绍道。
据了解,部分群众曾反映水稻产量不佳、农机调度难、赶农时压力大等系列问题,被列入了大仙村“小板凳”议事会议题。该会议由村党支部发起,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及有关企业、烘干中心租赁方共同参与议事协商。
“针对种子问题,我们可根据需要帮助农户统一育秧,也可实行‘半价供种、丰收返款’的合作模式。”“针对农机使用,可由村委协调集中调度,每1000斤稻谷可给予农户10元补贴。”议事会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就如何帮助村民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形成了初步意见。这些助农举措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调动了群众种粮的积极性。
柳北区烘干中心收回湿谷
柳北区稻谷烘干中心烘稻谷
夏收期间镇科技特派员开展稻谷取样测产
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展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
石碑坪镇农服中心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田间课堂”
随着柳北区稻谷烘干中心在大仙村落地,该村富硒米产业已经形成育苗、种植、收割、烘干、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产业链。如何利用本地资源惠民利民成为我们新的思考,“小板凳”议事会正是探索这一问题的实践载体。大仙村党总支书记韦炬华说:“除了在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我们每年联合石碑坪镇农服中心等部门开展稻谷选种、病虫害防治等“田间课堂”,推动科技服务到乡村一线、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
据悉,今年上半年石碑坪镇早稻种植面积8100亩,预计下半年晚稻播种6850亩,目前已经完成插秧约3000亩。下一步,石碑坪镇将把粮食生产作为政治责任扛牢在肩,完善“党建+农业”工作模式,用好“党员先锋队”“党群助农”“小板凳”议事会等工作载体,常唠农村家常、常听农户诉求、常议农业对策,通过科学部署、优化服务、技术下沉,有效解决生产中“卡脖子”问题,筑牢粮食生产坚实防线。
从金色的稻浪里到郁郁葱葱的禾苗,眼下,石碑坪镇大仙村一年一度“双抢”迎来胜利,处处洋溢着农耕的喜悦。
近期,石碑坪镇大仙村积极开展“党群助农”主题活动,积极发挥本村富硒米特色产业示范作用和稻谷烘干中心阵地作用,通过统一发放谷种、统一育秧、统一调度、统一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户在“双抢”期间做好减损失、减成本的工作,推动“双抢”提速增效。
“2025年上半年,大仙村富硒米种植65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播种。今年我村农户早稻(湿谷)亩产最高的达到1500斤,比去年增产300多斤。”大仙村第一书记谢振源介绍道。
据了解,部分群众曾反映水稻产量不佳、农机调度难、赶农时压力大等系列问题,被列入了大仙村“小板凳”议事会议题。该会议由村党支部发起,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及有关企业、烘干中心租赁方共同参与议事协商。
“针对种子问题,我们可根据需要帮助农户统一育秧,也可实行‘半价供种、丰收返款’的合作模式。”“针对农机使用,可由村委协调集中调度,每1000斤稻谷可给予农户10元补贴。”议事会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就如何帮助村民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形成了初步意见。这些助农举措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调动了群众种粮的积极性。
柳北区烘干中心收回湿谷
柳北区稻谷烘干中心烘稻谷
夏收期间镇科技特派员开展稻谷取样测产
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展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
石碑坪镇农服中心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田间课堂”
随着柳北区稻谷烘干中心在大仙村落地,该村富硒米产业已经形成育苗、种植、收割、烘干、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产业链。如何利用本地资源惠民利民成为我们新的思考,“小板凳”议事会正是探索这一问题的实践载体。大仙村党总支书记韦炬华说:“除了在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我们每年联合石碑坪镇农服中心等部门开展稻谷选种、病虫害防治等“田间课堂”,推动科技服务到乡村一线、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
据悉,今年上半年石碑坪镇早稻种植面积8100亩,预计下半年晚稻播种6850亩,目前已经完成插秧约3000亩。下一步,石碑坪镇将把粮食生产作为政治责任扛牢在肩,完善“党建+农业”工作模式,用好“党员先锋队”“党群助农”“小板凳”议事会等工作载体,常唠农村家常、常听农户诉求、常议农业对策,通过科学部署、优化服务、技术下沉,有效解决生产中“卡脖子”问题,筑牢粮食生产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