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整治的地块零零散散,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种不动”“碎片化恢复对我的生产造成了困难,一点点地啥也种不了。”近日,在大滩村村民议事会上,几位老人围着村书记道出了耕地恢复的难题。
近日,面对耕地恢复整治“不成片、难管理”的困境,大滩村党总支部主动靠前,积极对接石碑坪镇乡村建设综合保障中心和石碑坪镇商会,探索“党建引领+商会助力+农户参与”的耕地恢复工作模式,多措并举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恢复整治。
7月初,大滩村党总支书记与石碑坪镇商会企业代表带头下沉身子,积极组织“小板凳”议事会,与大滩村24户村民面对面沟通,从耕地恢复政策解读,到商会引进种植计划,再到务工收入测算,他们耐心倾听村民诉求,逐一解答疑问,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分歧,最终村民达成共识,将原本零散的158亩土地流转给商会,双方签订4年期合同,解决了土地零散难种植的痛点。
进行实地查看
组织“小板凳”议事会同村民沟通协调
经过前期的宣传动员,土地复垦平整,近日,整治后的158亩耕地已连片种植甘蔗,不仅让闲置耕地重新“活”了起来,筑牢了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基础,还为村里20名农户提供了务工岗位,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了“耕地有保障、农户得实惠”。
“家里没有劳动力所以迫不得已种上桉树,现在流转土地种甘蔗,既能落实国家政策,能拿租金,还能在甘蔗地里打工,比以前有奔头多了!”村民朱大叔表示道。
此次村企携手,既有效推进了耕地恢复工作进度,又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下一步,大滩村将持续采取“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扎实推进流出耕地整改的基础上,大力流转土地,因地制宜种植甘蔗等农产品,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求突破、谋发展、创特色。
“需要整治的地块零零散散,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种不动”“碎片化恢复对我的生产造成了困难,一点点地啥也种不了。”近日,在大滩村村民议事会上,几位老人围着村书记道出了耕地恢复的难题。
近日,面对耕地恢复整治“不成片、难管理”的困境,大滩村党总支部主动靠前,积极对接石碑坪镇乡村建设综合保障中心和石碑坪镇商会,探索“党建引领+商会助力+农户参与”的耕地恢复工作模式,多措并举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恢复整治。
7月初,大滩村党总支书记与石碑坪镇商会企业代表带头下沉身子,积极组织“小板凳”议事会,与大滩村24户村民面对面沟通,从耕地恢复政策解读,到商会引进种植计划,再到务工收入测算,他们耐心倾听村民诉求,逐一解答疑问,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分歧,最终村民达成共识,将原本零散的158亩土地流转给商会,双方签订4年期合同,解决了土地零散难种植的痛点。
进行实地查看
组织“小板凳”议事会同村民沟通协调
经过前期的宣传动员,土地复垦平整,近日,整治后的158亩耕地已连片种植甘蔗,不仅让闲置耕地重新“活”了起来,筑牢了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基础,还为村里20名农户提供了务工岗位,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了“耕地有保障、农户得实惠”。
“家里没有劳动力所以迫不得已种上桉树,现在流转土地种甘蔗,既能落实国家政策,能拿租金,还能在甘蔗地里打工,比以前有奔头多了!”村民朱大叔表示道。
此次村企携手,既有效推进了耕地恢复工作进度,又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下一步,大滩村将持续采取“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扎实推进流出耕地整改的基础上,大力流转土地,因地制宜种植甘蔗等农产品,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求突破、谋发展、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