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北区教育系统“党性修养与素质提升”专题第二期培训纪实
来源: |
发布日期: 2017-10-09 10:05
| 作者: 邓卫东
为加强学校校级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提升校长、书记的素质,9月23日至29日在柳北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景忠同志的带领下,第二期一行40人奔赴陕西师范大学参加柳北区教育系统“党性修养与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本次研修学习既有专家们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现实观照。参训学员所见所闻感慨良多,受益匪浅,更坚定了做好一名校级管理干部的信心。我不想去赘述培训的详细内容了,我只想结合培训内容从另外的几个侧面去描述这次培训,希望能给大家回忆和思考带来点点的帮助。
专家讲坐:没有最能,只有更能
这次培训专家们的口才给大家留下了极深刻印象。魏奇教授讲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及其体系》,站着一讲两个多小时。他联系时政,对比过往,全面分析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还不时爆料“独家新闻”,最后更是以陕西阅读形象代言人身份为自己写的诗《中国梦》配乐朗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所有学员听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
梁朝阳教授讲授《校长书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领导力》,他从大家熟知的“庖丁解牛”故事入手,阐述什么是自觉什么是文化,鞭辟入里,逻辑严谨,侃侃而谈四个多小时,中间没有休息,也没有喝一口水,但梁教授依然兴致盎然脸不改色嗓音如旧,进入真如他自己所言的一种“诗意栖居”般的意境里,所有学员完全被其陶醉,全然没有察觉夜晚的来临。
延安干部学院的杨忠虎教授在上课时明显感到有点小感冒,但他讲课语言朴素,行云流水般讲述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他既有精辟的归纳,又有生动的史料补充,让我们对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传奇有了深入的了解,对革命前辈又多增了十分的崇拜。另外,在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等几处历史的发生地进行现场教学的几个老师也都个个口才了得,既有理论高度又与实践结合,语言朴实又娓娓动听。
这些老师往往讲到动情处,或提到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时,他们都毫无保留自己的观点,或慷慨疾呼,或严加痛斥,仿佛鲁迅式的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溢于言表。而当一个问题阐述完毕之后,有几个专家尤其是梁朝阳教授总忘不了很温情的问一句:我说清楚了吗?这种不以学者自居而以学生为本的情怀更是让人感动!
学校办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9月25日对西安两所名校即陕西省西安小学和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开展考察学习,时间不长,但眼界大开。陕西省西安小学植根于古都西安厚重的文化沃土,“百家姓墙”、“书法作品展示”等等,处处显现中国文化布置,让学生“沐浴书香唐韵,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教师的学科信仰”让人耳目一新,“西小风度,中国心智,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更是让我们看到西安小学的文化自信。
拥有“全国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实现学校”“西安市诗词学校”等众多头衔的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秉承“三育并举,全面育人,知行合一,终身发展”的育人理念,着力打造“知行”课程体系,校园处处彰显育人文化,充满灵动与创意。学员梁瑜同志赞美道:“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怀来自学校的文化熏陶,这种熏陶浸润是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办学理念的成功展现。”
实践中,我们在各地也参观了很多学校了,虽然各校教师不同学生各异,但从学校的整体来看,我认为是大同小异的,因为大家所遵循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都是一致的,差异就在于看谁更用心更用力。本质上说办学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时当然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注入一个学校的方方面面,并使其生生不息并发扬光大,这在国际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每所学校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
走进延安:没有更服,只有最服
对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大多数没有去过延安的人来说,延安窑洞的形象是神圣的同时又是模糊的,我们只是从历史的纪实或文学作品,或从嘹亮的歌声或从影视的作品里感受到延安窑洞的魅力,每一个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无不充满了对延安的神往!正如学员蒋业云同志所言:“对延安的向往,是在梦里,在心中。”也正如许多人所困惑的那样,我们也心怀这样的疑问:延安小小的窑洞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当年竟吸引了那么多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奋不顾身的投奔?
而这次,梦境变为了现实。可一踏进延安城,却又迷茫了。这哪像记忆中的影像?满眼的都是高楼大厦,延安的窑洞在哪?但实地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亲身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家的旧居时,才仿佛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哦,这就是窑洞!这就是毛泽东与黄炎培详谈共产党如何避免中国历史周期率的院落!这就是毛主席写下著名的《论持久战》的书桌!这就是曾经一大批了不起的共产党人的蜗居!这就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一群疲惫之师的落脚地!但这群疲惫之师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从一孔孔窑洞出发最终夺得了革命的最后成功!看到这些,想到这些心里第一个词是“佩服”第二个词是“佩服”第三个词还是“佩服”!
可以说延安的现场教学成功的把革命旧址旧居转化为课堂,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教材,用历史触动学员的心灵。学员们曾带着疑问到延安,现在,大家带着答案、带着感动离开延安。通过培训,相信每个学员的党员意识、看齐意识、底线意识得到巩固,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得到加强,延安精神会鼓舞大家的更好工作,激励自己更加满怀信心走向未来。
“党性修养和素质提升”专题培训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培训的收获已然成为各位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后,我相信这笔宝贵的财富也必将转化成为大家工作上的加油站和新动力,为柳北教育创造更多更加璀璨的教育业绩!
这是一次难忘的培训,往事已矣,来者可追,不忘初心,擎旗后人,特作诗一首以为后记:
走进延安有感
千里赴延安,党性与素养。
枣园杨家岭,事迹撞心房。
宝塔温誓言,信仰生力量。
牢记党初心,擎旗万年长。